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并提升我校校园网、校报、广播和微信公众平台的阵地作用,现对部门宣传舆情责任人、校园新闻宣传的发稿内容和报道范围进行规范。
一、部门宣传舆情责任人
各二级学院(部门)负责人为宣传舆情的第一责任人,并指定本学院(部门)宣传舆情工作负责人。
(一)宣传舆情工作负责人职责
1、承担及时向院党委宣传部提供本部门新闻线索、报道背景资料及报道初稿的工作。新闻线索要侧重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和典型正面人物,要有宣传价值、注重时效、正面典型;报道背景资料要详尽准确;报道初稿要符合新闻要素要求,要有背景或事件意义的描述。
2、负责本部门网页的信息更新与管理,不能向第三人提供网页信息上传的用户名和密码。
3、负责定期搜索公网、本单位及班级QQ群、微信群上的信息,密切关注本单位师生在媒体上言论,及时上报,及时处置,尤其是负面舆情,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宣传部、党政办和安全维稳部门),确保学院平安稳定。负责将本部门工作群、班级QQ群、微信群等号码和群主基本信息以实名制向党委宣传部报备。
(二)宣传舆情工作负责人必须具有以下条件:
1、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
2、对本部门工作较为全面了解并便于信息收集。
3、有初步的文字功底。
4、为本部门科长(含)以上职务。
二、校园新闻宣传
校园新闻宣传含学校主页、校报、校广播和校微信公众平台。
(一)发稿原则
1、突出主题、条目精简原则。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报道,每月发稿量控制在30左右。标题以突出关键点为原则,字数控制在18字以内,最长不超过20字。
2、时效性原则。消息报道,原则上在事件发生后第2个工作日下午下班前予以发布(稿件如需校内相关单位审核的,相关单位负责人应在半个工作日内反馈修改意见,未及时反馈意见的,视为同意照此发布)。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同期推送最重要的新闻,一次推送一条,一周推送约3次,广播同期播出,校报原则上在每月出版日期顺延7个工作日内出版,原则上要求报纸印刷出来后2个工作日内发放到校内各单位。
(二)报道范围
重点报道学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内涵建设方面的新思路、举措和成效,宣传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办学成就。向师生和基层工作人员倾斜、向教学一线倾斜、向学校研究倾斜,重在宣传基层单位的做法和经验,宣传广大师生的典型先进事迹,进一步贴近师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文稿要倡导群众语言,开门见山,避免出现空话套话,报道内容和形式、语言风格要注重务实、活泼,贴近师生和社会需求;但要避免同质化报道,各单位一个时期内相同、相似活动,则以综合报道形式体现,各部门、教学院等的常规工作、内部会议、筹备会、协调会等常规性的活动,一般不作报道(相关内容各部门可放置于二级网页上的“工作动态”栏目)。
多采用简讯、摘要、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等多种报道形式反映学校各方面活动,在保证主要新闻要素基础上,适当简化或省略有关新闻要素,如会议报道事件地点不一定具体到某栋某会议室。
主要报道范围如下:
1、主要领导出席的比较重大的活动。
2、学校获得的国家、省层面的荣誉、奖励、基金、项目等,市级比较重要的荣誉、奖励等。
3、学校的重大布置、重要会议。
4、学校承办的国际、国家及省级工作会议、科技比赛,或比较重要市级的同类活动。
5、重点推出的人物典型或事件。
6、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的各项活动。
7、学校每周会议安排上的重要活动涉及到上述1-6的内容的。
8、其他突发的有重要价值的活动、人物或事件。
(三)新闻采写
有承办或协办工作部门的,由承办或协办部门撰写稿件并提供详尽背景资料交宣传部;重点推出或有重要价值的典型活动、人物或事件由典型归属部门撰写初稿,宣传部会同典型归属部门共同完成稿件;无承办、协办或归属部门的新闻或线索由宣传部负责采写,相关单位提供线索和背景资料,配合采访。其它未详尽情形参照以上原则,鼓励各单位职工来稿,鼓励各单位推荐学生撰写的优秀稿件。
三、二级页面新闻
二级页面指学校网站的各单位页面。
(一)发稿原则
按照兼顾各方、容量放宽的原则,对校属各单位的中心工作、学校各分块工作中亮点进行报道。在形式上可以用比较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发稿量放宽。
(二)报道范围
1、各二级单位主导的活动,如校级奖励或表彰活动、文体活动等。
2、与中心工作关系不紧密的各种有报道价值的活动。
(三)新闻采写
校园新闻原则上由各单位新闻舆情责任人采写,宣传部协助。二级单位应组织本部门师生自行写稿、投稿,每月在交流群中将进行各单位发稿供稿情况统计并通报。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行,与以前规定有冲突者,依此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