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技术学院-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首页 > 医学技术学院 > 学院动态
产教融合"金课堂"创新实践 打造高质量临床教学新范式
编辑:张钰     发布时间:2025-03-25    浏览:210

一、创新教学模式开启产教融合新篇章 

3月18日,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康复病房内,一堂突破临床传统教学模式的康复治疗技术实训示范课拉开帷幕。该课程由校院双方导师共同设计,以“脑卒中患者Brunnstrom分期评定+治疗”为主线,采用“理论精讲-案例研讨-临床实操”三阶段递进教学法,为23302康复学徒制班学生及联合督导组呈现了一场临教深度融合的临床见习课,获校院领导及教学管理部门高度评价。

 

图1:周艳老师讲解Brunnstrom分期评定理论

 

二、三阶段递进教学:理论实践双轨并行

1. 理论精讲与案例导入

临床导师周艳在病房示教室以典型案例切入,通过目标导向法解析Brunnstrom分期评定理论核心,并组织3名学生对处于不同恢复阶段的脑卒中患者现场模拟康复评定与计划制定,确保理论精准落地。

 

图2:学生1康复评定及计划制定

 

图3:学生2康复评定及计划制定

 

图4:学生3康复评定及计划制定

2. 病房实操与交叉互评  

学生分组进入病房,在临床师傅指导下对真实患者进行神经康复评估与治疗操作,通过交叉互评、轮转学习及导师实时指导,深化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病房图略) 

3. 集中总结与任务闭环  

各小组回归课堂,采用学校教学模式进行成果汇报、总结反思及任务部署,形成“理论-实践-再理论”的闭环学习链。  

三、多方评价:产教融合成效显著

教学机制创新:教务处徐焱伟副处长肯定“双师协同”机制与阶段化教学设计与临床工作无缝衔接,既减少对临床工作的干扰,又保障教学科学性。

学生主体地位凸显:质管办赵修斌副主任指出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真实病例、真实场景、真实流程“三真”特色,学生深度参与,有效培养临床决策能力。

教学能力双向促进:庄洪波教授认为临床导师的情景式提问与诊疗经验,有效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及决策能力,也是学校老师需要不断提升的素养。  

教学相长提供范例:科教科杨婷科长认为临床导师“床边教学”显著提升了学生临床胜任力,诊疗经验、临床思维的不断凝练也为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了范例。

四、深化合作:共筑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

课后,校院双方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围绕“六医康复学徒制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达成共识:  

1. 机制完善:进一步优化校院合作流程,强化双导师队伍建设与教学过程管理。  

2. 质量提升:推动“金课引领-金师培育-金基地支撑”协同育人体系,常态化开展示范课交流。  

3. 未来规划:将学校“五金”建设融入产教融合第三阶段,协同打造学徒制教学“金基地”,为培养新时代康复技术人才提供创新范式。     

 

图5:专题会议讨论产教融合规划

    此次示范课不仅是产教融合的实践突破,更为职业教育与临床教学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通过校院深度联动、资源互通,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与我校正携手迈向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新高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