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专题 > 学习动态
从大学生就业难引发对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0-12-16 16:32 | 编稿:谭燕 

    自学院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机关一总支和机关二支部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并撰写了心得体会。今天我受机关一总支的委托,向各位领导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下面,我就个人学习《七个怎么看》当中的 “招工难”这一专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现已成为国家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是学校、家长、学生十分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毕业就等于失业”,这是时下大学生中很流行的一句充满无奈与焦虑的口头禅。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高校我们责无旁贷地应该认真思考这句话背后折射出来的关于教育的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国家很需要拥有一定理论知识并能实现零距离上岗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而高职院校正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然而事实证明纸上谈兵,只懂理论不懂实际操作的高职毕业生是没有市场竞争力,更不可能拥有广阔的就业市场。我们深知学生的出路直接决定着学院的生存与发展,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让我们开始深思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有效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的参与和努力,但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高职院校应该拥有一批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他们才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主力军和依靠对象。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值得庆幸的是我院正在着力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现已颇见成效,学院已有双师教师82人,外聘兼职教师124人,但这个成绩离学院创建省内一流职院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那么如何快速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学院实际和工作中的体会,我作如下思考,不对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依托舆论,提升“双师型”教师的认可度。

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职教,取决于一流的职教师资。因此,学院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大力宣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高职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专业教师仰慕“双师型”教师的内心追求,形成争当“双师型”教师的良好氛围。

二、依托制度,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各项政策保障

1.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定期选送专任教师接收专业培训,获取最前沿的专业技术;选派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到国内外著名的高职教育培训基地和学府深造学习,提升职教理论水平;对从行业中来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教师的基本素质培训,帮助他们尽快适应三尺讲台,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避免教学与实践的脱节。

2.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根据“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对已认定为“双师型”教师的人员,拟定培训周期,按期选派双师型教师到企业一线接受继续教育,更新知识体系,防止现有双师型教师“一劳永逸”的思想,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永葆生机。

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经费投入充足,福利待遇良好,工作环境舒适,这是稳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前提,因此学院应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双师型”教师的年度或任期考核要坚持教师和行业技能考核分离的双考核制原则,既考核理论教学,又考核实践教学和科研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如果在某一方面达不到要求,则对“双师型”资格一票否决,并取消“双师型”教师可以享受的一切待遇,以检验专任教师实践锻炼中的成效。

5.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在执行现有校外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过程中,不断完善,确保其可行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真正发挥兼职教师在学生见习、实习、实践等环节的积极指导作用,避免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三、依托企业,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效途径

1.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院要根据专业实际情况,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主动和行业企业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目前医卫类专业的实践实习基地已基本稳定并形成规模,因此眼下需要努力开辟非医卫类专业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使所开设的专业都能够符合专业教学要求,使教师的一线实践锻炼基地得到有效保障。

2.深化校企合作

借助企业生产设备、工作环境及资金,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和生产实践能力,自觉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同时,把企业需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与科研服务,最终实现与企业的互惠互利,长期合作。

3.创建校办企业

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聘请生产管理人才,按照生产和教学双重需要,创建校办企业,使学院专业教师参与校办企业中科研、市场开拓等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直接进入校办企业实习、实训,从而大大缩短师生获得企业与市场直接经验的周期。

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是高职学生顺利走向社会的保证,更是高职院校永葆特色和生命力的保证。我们期待并相信在学院领导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同样,我院的学生也将为翻开人生新的一页收获一片真正的金钥匙!(第一党总支   朱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