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50521306
课程名称: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
学分:6
学时:108
适用年级专业:大学二年级 物流管理专业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整合《物流管理概论》、《仓储管理》、《配送管理》以及《经济学基础》等四门课程,其内容主要涵盖仓储与配送两部分。《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是为适应仓储配送管理岗位要求而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既讲授仓储与配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方法、又概述仓储与配送管理的实务,应用与综合性很强。通过理论学习与在基于工作过程的仿真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得到实践技能的培养,达到物流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物流仓储与配送业务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
(1)具体目标

(2)知识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一下有关知识点:
(1)与仓储和配送相关的商务处理技能所需的知识:营销知识、仓储合同知识以及仓储货物单证知识等;
(2)仓储生产作业技能所需的知识:仓储保管作业过程知识、流通加工业务知识以及配送作业流程和配送路线合理设计的知识等;
(3)仓储与配送的经济管理技能所需知识:仓库合理布局规划、配送中心设置、库存控制、仓储与配送成本以及安全管理的知识。
2.教学要求
(1)掌握仓储、配送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方法;
(2)明确仓库的布局和结构、仓库设备的配备和管理;
(3)掌握仓储经营管理、仓储商务管理、仓库保管作业、仓库安全和质量管理、特殊货物仓储管理、配送及配送管理等。
(4)学会配送线路设计和车辆调度方法,合理布局和进行仓库的规划、建设。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仓储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2)仓库布局与规划;
(3)仓储经营方法与增值服务、仓储合同与仓单;
(4)入库、存储、保管和盘点方法;
(5)商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商品养护方法的运用;
(6)与库存管理有关的订货成本、保管成本、购置成本、缺货成本的概念及其构成、ABC管理法的步骤及管理措施;
(7)流通加工合理化、几种典型流通加工业务;
(8)配送的基本环节与流程,配送成本的构成;
(9)配送中心功能、基本作业流程和配送中心规划与布置方法;
(10)分拣作业的作业流程、分拣信息的传递方式,分拣包装单位的确定;
(11)配送运输线路优化方法;
(12)客户关系管理与维护。
2、难点
(1)仓储合同内容;
(2)存储作业储区规划;
(3)库存商品质量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4)库存成本构成及确定EOQ原理;
(5)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区别、准确界定不合理流通加工形式;
(6)区分配送类型及各种类型特点;
(7)配送中心功能、基本作业流程;
(8)分拣作业区域的规划与布置;
(9)线路优化原理及优化方法。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该课程设立为后续的采购管理、物流案例等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该课程体系学习与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较系统的仓储管理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物流仓储与配送业务过程中实际问题能力和为仓储配送管理工作所需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的管理能力,为日后胜任仓储配送管理岗位建立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仓储与配送管理》,李永生 郑文岭,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2005;
2、《仓储与配送管理》, 东北财经出版社,2003;
3、《仓储管理实务》,梁军,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3;
4、《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校本教材(讲义),2010.
二、学时分配
模块 |
课程内容 |
学时 |
1 |
仓储与配送基础 |
6 |
2 |
仓储与配送的商务处理 |
10 |
3 |
仓储与配送生产管理 |
36 |
4 |
仓储与配送中心的经济管理 |
20 |
5 |
仓储与配送管理软件模拟 |
36 |
|
|
|
三、课程内容
模块一 仓储与配送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仓储与配送管理的相关概念;
2、掌握仓储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
3、了解仓库设备的种类与常见仓储设备;
4、掌握仓库与配送设备使用管理方法。
主要内容:
1、仓储与仓储管理基础知识;
2、仓储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
3、企业仓储管理的具体要求;
4、配送基础知识;配送中心基础知识;
5、仓库设备配置的原则;
6、仓库设备的种类与常见仓储设备;
7、仓库与配送设备使用管理方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仓储与配送管理的相关概念;
(2)仓储与配送管理的基本原则;
(3)仓库设备配置的原则;
(4)仓库与配送设备使用管理方法。
2、难点
(1)仓储与配送管理的基本原则;
(2)仓库设备配置的原则;
(3)仓库与配送设备使用管理方法。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课堂理论讲授与多媒体影像资料播放。
思考题:
1、仓储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
2、仓库设备配置的原则;
3、配送中心的分类与作业流程;
4、仓库与配送设备使用管理方法。
模块二 仓储与配送的经营管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物流需求与供给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2、掌握仓储与配送合同管理方法与原则;
3、了解常见的仓储经营方法;
4、掌握正确地处理客户投诉的原则;
5、掌握有效地处理投诉的技巧;
6、掌握客户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方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物流需求与供给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2)物流需求与供给均衡分析;
(3)仓储与配送合同管理;
(4)常见仓储经营方法;
(5)客户投诉的原因分析;
(6)正确地处理客户投诉的原则;
(7)有效地处理投诉的技巧;
(8)客户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方法。
2、难点
(1)物流需求与供给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2)物流需求与供给均衡分析;
(3)正确地处理客户投诉的原则;
(4)有效地处理投诉的技巧;
(5)客户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方法。
主要内容:
1、物流供给与需求分析;
2、业务洽谈;
3、仓储与配送合同管理;
4、仓单;
5、常见仓储经营方法;
6、流通加工;
7、客户投诉处理与客户关系维护。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影像资料播放与学生实践操作相结合
思考题:
1、物流需求与供给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2、物流需求与供给均衡分析;
3、正确地处理客户投诉的原则;
4、有效地处理投诉的技巧;
5、客户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方法。
模块三 仓储与配送生产管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入库接受准备工作;
2、掌握验收以及意外情况处理常见方法;
3、掌握货物验收基本要求、商品验收程序、货物入库有关制度与入库交接手续
3、掌握保管与养护的方法与原则;
4、掌握现场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5、掌握仓库盘点方法;
6、了解仓库安全工作方法;
7、掌握货物出库组织设计方法、商品出库的程序以及意外事件处理以及流通加工处理形式;
8、掌握货物配送流程与线路设计与配送线路设计与运输调度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 入库接受准备;
2) 验收以及意外情况处理;
3) 货物验收基本要求;
4) 商品验收程序;
5) 货物入库有关制度;
6) 入库交接手续;
7) 保管与养护;
8) 商品存储规划与商品、货位编码;
9) 商品保管的原则与基本要求;
10) 商品养护的常见方法;
11) 现场管理的内容现场管理的重要作用。
2、难点
1) 仓库盘点;
2) 仓库安全工作;
3) 货物出库组织设计;
4) 商品出库的程序以及意外事件处理;
5) 流通加工处理;
6) 货物配送流程与线路设计;
7) 配送线路设计与运输调度。
主要内容:
1. 入库接受准备
2. 验收以及意外情况处理
3. 货物验收基本要求
4. 商品验收程序
5. 货物入库有关制度
6. 入库交接手续
7. 保管与养护
8. 商品存储规划与商品、货位编码
9. 商品保管的原则与基本要求
10. 商品养护的常见方法
11. 现场管理的内容现场管理的重要作用
12. 仓库盘点
13. 仓库安全工作
14. 货物出库组织设计
15. 商品出库的程序以及意外事件处理
16. 流通加工处理
17. 货物配送流程与线路设计
18. 配送线路设计与运输调度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影像资料播放与学生实践操作相结合
思考题:
1、入库接受准备工作;
2、验收以及意外情况处理常见方法;
3、货物验收基本要求、商品验收程序、货物入库有关制度与入库交接手续
3、保管与养护的方法与原则;
4、现场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5、仓库盘点方法;
6、仓库安全工作方法;
7、货物出库组织设计方法、商品出库的程序以及意外事件处理以及流通加工处理形式;
8、货物配送流程与线路设计与配送线路设计与运输调度
模块四 仓储与配送中心的经济管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仓储与配送企业常见的定价方法与策略
2、掌握仓储与配送的成本与费用构成
3、掌握仓储与配送收费业务处理工作描述
4、掌握仓储与配送经济核算与库存控制方法
5、掌握绩效考核常见方法
6、掌握仓库与配送生产绩效考核方案设计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 仓储与配送企业常见的定价方法与策略
2) 仓储与配送的成本与费用构成
3) 仓储与配送收费业务处理工作描述
2、难点
1) 仓储与配送经济核算与库存控制方法
2) 绩效考核常见方法
3) 仓库与配送生产绩效考核方案设计
主要内容:
1. 仓储与配送企业常见的定价方法与策略
2. 仓储与配送的成本与费用构成
3. 仓储与配送收费业务处理工作描述
4. 仓储与配送经济核算与库存控制方法
5. 绩效考核常见方法
6. 仓库与配送生产绩效考核方案设计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影像资料播放与学生实践操作相结合
思考题:
1、仓储与配送企业常见的定价方法与策略;
2、仓储与配送的成本与费用构成;
3、仓储与配送经济核算与库存控制方法;
4、绩效考核常见方法。
四、教学方式
课程教学方法符合“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实施仓储配送管理的情景、案例、项目导向、工学结合、现场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具体教学方法与手段如下:
1.课堂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或光碟、实物投影、教学软件等,直接使用教具(如挂图、模型、实物、示教板等)。结合多媒体资料,重点介绍有关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同时,设计课堂能力培养方案,并在课堂上加以解决。
2.网络资源管理与利用。
向学生讲授仓储与配送管理软件的操作,以及相关网络资源的利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为主动学习。
3.实验室仿真模式教学。
利用现有的仓储与配送管理流程软件,在实验室进行仿真模拟。同时利用物流沙盘演练对抗实训室,进行物流系统优化设计。
4.校外实训基地实训(现场教学)。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认识、分析、解决生产一线存在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
5.积极开辟学生第二课堂。
我系正积极与湘潭市物流行业协会合作,力争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开展各种技能竞赛,如物流知识竞赛、营销策划竞赛等,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经济调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课程考核
考核类型:
考核内容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计分办法:
过程性考核为70%,终结性考核为30%。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1)课堂到课,讨论发言情况(10%);(2)课堂纪律、学习态度情况(10%);(3)个人书面作业(20%);(4)个人网上平台作业(20%);(5)课后小组讨论作业(5%);(6)项目小组作业(5%)。终结性考核为期末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