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课部 > 教研教改 > 教改论文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5-03-14 15:10 | 编稿:李霞芬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例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无论思政教育体系内外,都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改革将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其实相对于其他高校而言,高职院校注重教学质量更高于科研工作,高职教师也是乐于不断尝试新教改的,高职学生务实而单纯,对教改的宽容度比较高。因此,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步伐是坚定的,但是思维基调应是历史的辩证的。即:改革是对原有体系的修正和完善,不是全盘否定原有体系的基本布局,而是侧重对体系中的部分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完善。

我们思政教研室这次之所以将教改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思政课考核评价方式上,是因为课程考核在教育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反馈、激励和发展等功能。其好坏直接关系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氛围,对教学改革的成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何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特殊性也要求对她的考核评价方式是否科学合理给予高度关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秉承着以考核为手段推进思政课质量建设的理念,积极探索思政课考核评价的新方式,并由蒋楚峰老师在课时较少的《形势与政策》课堂上已开展了1-2个学期的试点。在此以黄景鹃老师在医技学院13级三年制大专班的教学实践情况为例介绍一下我们在思政课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中的探索情况。

一、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的总体思路

    《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现由考查知识为主向注重考查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形成多重评价主体。同时,力求成绩评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授课教师:黄景鹃(讲师)

        授课对象:7个教学班,合成4个教学大班,其中药学13301班与药学13302班合班共计128人,康复护理13301班与康复治疗13301班合班共计84人,检验13301班与检验13302班合班共计134人,口技13301班单班计59

        授课时间:本学期第12-18教学周,共计14课时

三、具体教学实施情况

秉承以考核为手段推进思政课质量建设的理念,在第一次课就向学生告知课程考核方式——“社会时事专题述评”。

“社会时事专题述评”考核的具体实施过程。(1)分组并确定时事专题,时间为1个星期。即第一次课后,各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实践证明分为8个小组为佳。推选出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对时事信息的收集、分析,确定述评的时事专题。(2)教师对各组选题进行指导,时间为第二次课以及课后时间。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帮助各组学生分析鉴别其选题是否适合开展进一步的分析评论,并对其分析评论的思路提供必要的建议。如果课堂上无法完成对所有组的指导,可以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力求每一组都能给予指导,同时保证各组的选题尽量不重复。(3)各组在教师指导后,组长带领下完成社会时事专题述评文稿,制作相应的PPT并准备组员上台演讲,演讲时长为10-15分钟。此阶段准备时间为2-5个星期不等。(4)考核。各组派代表按分组顺序上台对时事专题进行述评并伴有PPT展示。述评展示前组长先要抽取5名同学组成学生评委,每个学生评委各自有10分的打分权,任课教师有50分的打分权。每组时事述评完后,由学生评委和老师当场给予点评、打分,总分就是这一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考核时间为4个星期,一般每个星期考核4组。

根据新的考核方式,整个课时分配如下:

1)第12教学周——老师讲授课程概述及基础知识、介绍考核方式

2)第13教学周——老师对各组选题、提纲进行指导

3)第14教学周——老师讲授“中国梦”专题

4)第15-18教学周——分小组展示考核

当然,以上成绩只是期末考核成绩,她只占学期总评的50%,还有50%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课堂出勤,占平时成绩的40%,凡旷课者,每次扣10分;凡请假者,每次扣5分,扣完为止。另一部分是团队表现,占平时成绩的60%,由各组组长根据组员在此次考核作品完成过程中的参与度、贡献率评分,0-60分不等。

这样,我们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上就形成了学生学期总评成绩四分之三由学生自己给出,老师只负责四分之一的考核格局。

四、思政课考核评价新方式的创新价值

高职院校改革当前思政课考核评价方式,必须建构一个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素质教育要求的考核体系。任何一种考核方式的采用都应该以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作为衡量标准。“社会时事专题述评”作为我们“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一种考核新方式,它的创新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考核评价新方式有助于我们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思路的引导上,也体现在课堂调控和组织上,还体现在通过“鼓励性点评”调动和激励学生上。教师的教毕竟是外因,学生的学才是内因,新的考核方式推动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分析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动探索者,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不仅如此,学生超越教师成为考核评价的主体,考核成绩的50%以及平时成绩的60%都是由学生团体给出的。

第二,考核评价新方式有助于扩充课堂的教学信息量。形势与政策课堂由于课时的限制,以往的专题讲座式教学,最多讲授4-5个专题。采用新的考核评价方式,学生也成为时事专题的讲授者,而且学生选择的多是他们自己最关心的、最感兴趣的热点、焦点问题和敏感话题,再加上教师对学生专题的辅助点评,整个教学环节下来可以探讨将近20个专题内容,在有限的课时内极大的扩充了教学信息量。

第三,考核评价新方式有助于全面的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社会时事专题述评”的考核方式重点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组织协调能力、PPT制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精神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还有利于学生树立起相信自我、敢于突破自我的信心,符合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教育的宗旨。

第四,考核评价新方式有助于消除“一纸试卷定终身”的弊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对涉及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具有较强的掌握能力,而对概念、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和纯理论的课程内容兴趣不高。为此,新的考核方式取消传统的笔试考试,将“教”与“考”紧密结合起来,更凸显过程性考核,极大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思政课的考核本身是个大课题,方法可以提出很多,关键在于实践。思政课考核评价方式的重构要真正达到一举多得的实效,既需要任课教师有单兵突击的智慧与勇气,更需要来自学校和各职能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否则,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就只能是空谈。

 

 

 

                                             湘潭职院思政教研室